在所有的零組件下方有一個鋁制散熱器;千萬別讓機械工程師為了散熱器設計而自作主張布局PCB,以免犧牲電子功能。
多年來,PCB似乎在電子工程領域被“降級”,成了只在幕后默默付出的無名英雄,經(jīng)理們認為PCB布線是微不足道的制造問題,并非設計工程師需要關心的;但隨著數(shù)位電路變得越來越快,以及RF電路也被放進PCB,電路板在很多設計中變成了限制因素,電腦輔助設計(CAD)工具雖然能幫助工程師設計電路板,但CAD的自動繞線功能通常會帶來更多問題…
就像所有的新技術一樣,工程師當初花了好一段時間才接受并推廣印刷電路板(PCB)。在1960年代,美國老牌電子業(yè)者Zeneth總愛標榜他們使用點對點接線(point-to-point wiring),如圖1;而現(xiàn)在,幾乎所有電子產(chǎn)品都是以PCB打造。
在1985年,PC晶片組出現(xiàn)了33MHz的匯流排;Massa當時接到一家本地PC主機板制造商的電話,說他們的新主機板不會動了。IC供應商的參考設計是可以運作,但這家公司做了客制化的產(chǎn)品外形;而Massa注意到,他們在零組件之間的繞線,讓PCB走線出現(xiàn)很多尖銳的角度。
他還發(fā)現(xiàn)有幾個關鍵訊號被放在大型回路,電路板上還有很多通孔;那些小洞是讓走線能從電路板正面轉到背面。那家公司表示,他們的PCB是找美國科羅拉多州的某個人設計的,費用很便宜而且速度很快,只要一、兩天就能完成。Massa很禮貌地告訴他們,其實那種布線是用自動化軟體工具做的,因此永遠無法讓跑33MHz訊號的電路板成功運作。
自動繞線工具很容易出錯,早期的PCB軟體只能確保訊號到接腳的電流連接,不會考量高速訊號需要較短走線,該先布置所需通孔,或是因為通孔、線寬變化導致的阻抗不匹配等等問題,最后導致整個PCB設計失敗。
在1995年,我有個老兄弟是在一家視訊晶片公司工作,遇到了跟前面一樣的狀況──參考設計沒問題,但他們有個臺灣的大客戶抱怨他們家的晶片無法在新PCB上運作;而該PCB設計也是有類似的布線錯誤。
那家視訊晶片公司面臨兩個選擇,一個是坦白指出客戶的設計有問題請他們重做,二是讓他們自己的視訊晶片做個便宜的金屬光罩修改,以彌補客戶的不良PCB布線;后來他們選了第二種方法,客戶當然很開心、覺得自己永遠是對的,而且對于那家視訊晶片公司寄給他們能順利運作之新晶片的客戶服務十分滿意。
我那位朋友說,這對一家半導體公司來說是明智的策略;IC業(yè)者應該是為自家的晶片導入IP,而不是花錢教自己的客戶怎么設計。你可以在晶片內(nèi)做些改變,反過來向客戶收錢。
筆者曾參與F-16戰(zhàn)斗機的雷達干擾裝置設計,了解到有些公司可能也遭遇過的系統(tǒng)性PCB問題;電路板布線被認為是機械工程任務,因此我們的電子工程師把電路圖丟出來,讓其他部門去做電路板布線工作。
我拿到的電路板上有非常高速的發(fā)射耦合邏輯(ECL)振蕩器,但該8層電路板原型無法運作;因為有非常充足的電路板層面空間,我很疑惑他們到底是怎么把設計搞砸的。結果發(fā)現(xiàn),機械工程師為了簡化位于所有零件下方的鋁制散熱器設計,是按照形狀來安排零組件位置的;那顆ECL晶片位于電路板左上方,電阻被放在中間,晶體振蕩器則在右下角,距離ECL晶片整整8寸。
從那時候我們都會確保機械工程師在進行PCB上的零組件布置時,旁邊有坐一個電子工程師,而且會在準備制造之前審查整個布局(圖2)。
但多年來,PCB似乎在電子工程領域被“降級”,成了只在幕后默默付出的無名英雄,經(jīng)理們認為PCB布線是微不足道的制造問題,并非設計工程師需要關心的;但隨著數(shù)位電路變得越來越快,以及RF電路也被放進PCB,電路板在很多設計中變成了限制因素,電腦輔助設計(CAD)工具雖然能幫助工程師設計電路板,但CAD的自動繞線功能通常會帶來更多問題。
我的師父,John Massa老大教過我PCB在設計工作中的中心性(centrality);Massa老大總是會尋找設計、打造電路板的新方法。當我們的同業(yè)還在討論68020晶片的指令快取(instruction-caching)架構時,Massa已經(jīng)在談電路板布線程式以及只要一個晚上就能完成的原型制作。
Massa說過:“在我40年的電子設計經(jīng)驗里,電路板總是阻礙每個設計專案的限制因素;”你不應該只是為了應付工作而制作電路圖,你有更高等級的責任看著那些電路圖轉化成能夠被打造出來并且銷售的某種產(chǎn)品。
現(xiàn)代的PCB不只是時間殺手,也是擁有精確設計要求的關鍵零組件;電子裝置的運作頻率以及訊號上升/下降時間變得越來越快,因此PCB已經(jīng)變得越來越重要。看看以下幾個真實發(fā)生過的小故事,你會獲得一些啟示。